慈慧,女,1981年11月出生,辽宁丹东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博连读毕业获博士学位。2009年6月起任教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从事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9年10至2012年11月进入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秦勇教授。主要从事遥感技术与应用及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信息集成、环境地球化学与遥感学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EI和ISTP收录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煤矿区甲烷排放遥感监测模型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41202237)、徐州市科技项目一项“基于3S的徐州市CH4浓度在线监测系统研究”(项目编号:XM12B073)及中国矿业大学人才引进项目一项“矿区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学博士后科研创新工作。
本人端正教学态度并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顾全大局并服从学校、学院和研究所的工作安排,承担教学任务,热爱教育事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真学习,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能力,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教学过程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教学技术,主动与其他教师一起研究业务,提高自身的团结协作能力与服务意识,积极协调、灵活安排,顺利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平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至今未发生过任何教学事故,未受过其他处分。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处处以一名高校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人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基础上,积极开拓教学思路,积极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及时辅导答疑,2014-2015学年,圆满完成了《空间数据库》、《遥感技术》、《地图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课堂实际学时120,本科教学工作量210,完成了学校工作的教学工作量及学院规定的本科教学工作量;在2014-2015学年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汇总统计表显示学生评分的平均值为94.76,全校测评排序中排名21(总人数1345人),评价等级为优秀;并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度百佳本科教学教师。
在教学研究上,本人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并不断地以最新研究热点为背景,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4-2015学年,共指导5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以及1名研究生,并积极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科研形势,提升自己的科研业务水平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且能够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本人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参与并完成科研项目、研究论文和教学论文的工作。发表教学论文1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东方教育,2015.6(85):3。本人承担的中国矿业大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地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亦于2015年顺利结题。
本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科研方面的积累, 2015年本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煤矿区甲烷排放遥感监测模型与方法研究”顺利结题;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深煤层注入CO2置换甲烷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矿井突水重大灾害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矿井物探超前探测实时处理解释与预报技术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201210290065)和江苏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BK20131113)。